在中国足球赛场上,中国球员们虽然技术学得不怎么样,战术和场上意识更差劲儿,但有一样东西学得最快、最像,而且大有青出于蓝胜于蓝,那就是“假摔”。
假摔花样繁多,手段不一,即有控球者受阻后假摔的,也有防守方借势倒地的。前场假摔,摔好了弄个前场任意球,甚至点球什么的,后场假摔瓦解对方的一次威胁,说不定还能赚对方一张“牌”。假摔起源欧美,已有历史,1998年世界杯英阿之战,西蒙尼将贝克汉姆摔倒,犯规在先,但西氏却利用贝氏轻轻踢了自己小腿,而轰然倒地。结果贝氏以报复行为被驱逐出场,西氏却安然无恙。这就是以假摔赢得“胜利”的一个典范。假摔是对裁判的欺骗,更是对观众的侮辱,是一种极其丑陋的恶习,现在,假摔成为意甲、英超、西甲等欧美赛场重点打击的对象。据公布的数字,上个赛季意甲联赛共判罚假摔106次,其中有四张还亮了红牌。本赛季第21轮的比赛,就有7人因假摔被亮黄牌。反观中国赛场,对假摔往往手下留情。以上一轮赛事为例,只有甲B对一名“老外”假摔亮了牌,而甲A七场比赛众多的假摔不但卖了乖,还捡了便宜。例京连之战进的第一个球,就是因裁判对大连队进攻队员的假摔进行了反判而致,又如沪青之战的两个点球,先是海牛队许翔在禁区被“挤”倒,为青岛队“赢”得一个点球,后沪队的兰科维奇与海牛后位身体稍一接触,就立即“扑通”一声向前摔个大马爬。而且后者在摔前已有一个明显的停顿动作,假摔已毫无疑义。重放的电视慢动作镜头更是把这些假摔实实在在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普遍存在于我们联赛中的这种假摔现象为何极少得到判罚呢?我看最重要的是三点。第一是观念落后,在足球比赛的判罚中,我们的裁判往往抱着一种传统的观念,那就是要保护运动员的安全,似乎人一倒地,尤其作出满地打滚的痛苦状时,就会立即作出保护受伤者自然反应。中国几十年的足球判罚基本维持这样一个原则,而绝不会去考虑是真伤还是假摔。第二是不敢判,明明知道对方是假摔,但万一对方真伤了呢,尤其对主队倒地球员吹个假摔,观众肯定不理解,“政府官员”亦不会答应,还是少得罪人,省得挨骂。第三是误判,由于所处的位置不恰,与倒地球员的距离过远,(有时是无球队员)以及对突发情况的预料不足,明明是假摔,却会造成误判、反判。据统计,中国的甲A每场比赛的假摔次数不会少于犯规次数的20%,也就是说一切比赛被判30次犯规的话,就有6次是假摔。可是假摔已经严重干扰了比赛的进程,甚至影响到了一场比赛的胜负。更为严重的是,它污染了风气,助长了歪门邪道,欺骗了观众,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予以“严打”。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设定“打假”奖,对一切敢于判罚假摔的绿茵法官予以奖励,尤其对敢于在甲A赛场上率先向假摔“掏牌”的人重奖。不如此,何以扶正。